《影像人·影响力》是一脉阳光影像医院集团企宣中心策划的影像中心主任专访栏目。本栏目旨在了解中心主任对于影像行业和机构管理的思维方式,分析各模式下中心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开放式分享影像领导者管理艺术,进而塑造“专业影像人、专业影响力”的公开形象。
第六期访谈嘉宾:辽宁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主任 · 盛世铮
审核:谢梦琳
记者:姜然
导读
2018 年,辽宁影像中心落地,作为集团运营时间较早的旗舰型影像中心,历经了探索期、发展期、瓶颈期、改变期四大阶段。在探索期寻找,在发展期沉淀,在瓶颈期思考,在改变期破茧成蝶。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与支持,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时代的见证下彰显出活力,而无论是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还是从中心经营管理角度出发,核心都在以“人”为根本。向外延伸,向内生长。我们希望对相关中心管理人员进行采访,以此探讨“人”作为中心管理的驱动力和被服务的对象,该如何在当下语义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优势,以此助力中心跃上新高。
记者:据悉,辽宁影像中心作为集团旗舰型影像中心之一,运营时间较早,请您浅谈一下近几年中心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发展时期的心得体会。
盛世铮:辽宁中心于2017年开始筹备,2018年运营。作为集团第一家旗舰型影像中心的“开山之作”。针对中心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其一,生存期。既然是首家独立的影像中心,其实集团是没有过多经验可供参考的。无论从患者就诊、流程把控、安全系数、质量把控等都是处于在基础服务之上探索完善的过程中,而这些需要医疗市场的认可。要得到医疗市场的认可,首先要得到临床医生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认可,而医生的认可取决于患者的认可(环环相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市场考验,在临床医生看来,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疾病检查的需要,技师操作能力是否能够完成病种的检查,医生诊断能力是否能够符合临床医生的要求。辽宁中心地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自身医疗实力毋庸置疑,而辽宁中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该院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这也是对我们中心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和诊断能力的最大肯定。另外,我们也存在一些竞争对手,如何能够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精准市场地位,也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其二,在发展期。2018年开业后,紧接着2019年遇到了疫情。在这期间,中心和辽宁省卫健委、沈阳市卫生局以及区域政府多方面联合,我们被定点为疫情紧急后备诊疗单位,是公立医院的紧急补充。因为新冠主要是对肺部的检查,而中心又有相应的设备满足就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心成为公立医疗体系之外强大“后备营”。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成本控制的问题(人力成本、市场推广),立足于专业影像医学的发展与运营,我们的市场推广相对较少,在发展期如何在经营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综合尝试。除了医生端(D端),家庭端(H端),以及C端外,中心也不断向外拓展,根据自身优势和外部的发展情况找到合作机制,进而强强联合,让患者的就医渠道更加宽泛,也让就医能够有更多选择。
其三,瓶颈期。作为第一家旗舰型影像中心,我们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的节奏。首先在设备上,中心最开始只有一台16排CT、GE64排CT(680型号入门级),随着承接客户的数量不断提升,CT的产能和检查能力逐渐不足。在磁共振检查上,也出现了在运营过程中市场实际需求和设备配置的需求偏移,造成分诊候诊环节的效率未能达到最大化。另外我们希望在专病的检查的项目上能有一个新的探索,而原有的设备是受限的。当中心的经营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在设备的增长红利逐渐饱和后我们一定要开始寻求创新增长以突破发展瓶颈。
其四,改变期。于今年的4月,中心进行了新址的搬迁工作,无论是从中心的场地、环境、设备和服务内容都有了“质”的飞跃。设备的改变(2台3.0T磁共振、1台1.5T磁共振、淘汰16排CT,增加GE Revolution,具备16cm探测器),16cm探测器扫描速度快,药剂量少,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患者身体健康角度都是有益的。再有,我们投入建设了核医学科,核医学设备的投入也将带动肿瘤精准检查的开展。那我也相信,随着中心“金刚钻”的不断完善与提升,辽宁中心也将在发展上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辽宁影像中心服务遵循“安全、准确、快捷”的三大理念,请您通过实例进行佐证。
盛世铮:我们第一强调安全。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是辽宁中心管理的红线。日常我们团队会通过反复演练(模拟患者检查的整个流程)来提高医技护人员的意识。举个例子,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那谁是第一责任人?如果需要抢救,每一个人站的位置在哪?谁负责联系120急救?谁负责联系绿色通道?谁负责呼唤医生?哪个医生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关乎了一个患者的性命安全。基于此,我们每周都做演练工作,这也保证在日常服务过程中突发情况出现时整个团队成员能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的处理。这些日常的演练和知识储备是相当重要的,我记忆中有一位患者来中心做肺部增强检查,但是在护士进行身体情况调查时,她主观上隐瞒了过敏史的情况。在护士把CT增强造影剂注射上以后,她马上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反应。当时陪检的家属是患者的儿子(区别于公立医院,在已知重疾检查时我们流程上会需要家属陪同,因为患者一旦出现意外状况可能导致语言上无法表达,为保证患者的安全要求必须要有陪同人员,陪同人员根据要求穿戴相应的防护措施)。当时患者儿子举手示意,我们的技师立刻停机,护士第一时间给医生和前台打电话,医生立刻来到检查室通过评估判断患者出现了对比剂不良反应(喉头水肿,且很严重),在这期间,护士遵医嘱把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物)注射在患者身上进行缓解,同时为患者带上氧气罩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前台人员通过迅速拨打120打电话后,急救团队到达现场,我们派一名护士跟随到医院交代具体情况。因为时间及整个流程上操作迅速,患者没有任何问题,很快就得到缓解。这件事也得到了120的高度认可。这个事例也充分说明了日常演练的重要性,只有让“医技护”团队“脱敏”,才能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不慌乱、不退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目前,辽宁中心已经完成了新址的搬迁工作,请您分享一下影像中心在整个“面貌”上有了怎样的革新?,基于此,对于未来中心运营环节有怎样的新思路?
盛世铮:面貌的革新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首先从环境上,整体装修风格以“温馨、整洁”为主,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要让患者感受到温度,这也恰契合我们中心的宗旨:给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干净、卫生这是基础;
在规划分布上,一层主要进行高级功能的检查。中心一层配置了如3.0T磁共振、超高端CT、PET-CT等设备,并设置了抢救室、注射室等功能房间,其余基础性检查放置在2层,有效地把最优势的资源放在最方便的地方;
从患者检查流程上,原患者到中心检查需手持一张登记表并全程携带,现在只需在前台进行身份证登记,每一项检查报名字即可。通过二维码签到的方式集约了检查方式,也避免了流程上的材料遗留或纠纷的发生。
基于当前中心以一艘新的“航母”姿态重新出海,除了搭载足够有震慑力的“子弹”外,我们的服务效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一,不断发展专病检查优势。比如我们现在做的颞颌关节磁共振检查项目可观(可占到总市场份额的30%),作为独立的旗舰型影像中心能有这样的项目市占率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是对中心专业实力的肯定,更是侧面证明了第三方影像中心对于公立医疗服务的必要补充性。专病的发展既解决临床医生、或其他医疗机构对某一病种的特殊需求,也能成为地区特殊病种科研工作数据来源的有力渠道。
第二,在核医学领域,我们将充分利用集团在核医学方面的医疗资源,邀请沈阳乃至国内的专家大咖加入到我们中心来。核医学技术可以提供特殊的诊断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以融合疾病治疗和手术方案,从而提高中心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新增学科和名医带动,我们也能吸引更多本地医生及医疗机构的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从专业上进一步打开中心的知名度和业务量,中心也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生选择合作,这是良性的。
第三,健康管理门诊的计划。除了原有的医学影像检查区之外,我们计划在第3层建设健康管理门诊部。希望成为影像中心未来模式的一个新的探索,并成立“名医工作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就医的机会,这样就能达到中心预约、挂号、检查、诊断、诊治一体化的生态闭环,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内循环。
记者:据相关资料显示,辽宁中心的颞颚关节、脊柱侧弯两项专病检查情况良好。请您聊聊“专病”能够开展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未来,将要拓宽的业务领域有哪些?
盛世铮:首先我认为“专病诊断”为精准就医服务提供了契机。对于当下整个医疗领域发展情况上看,“专病”不仅是影像中心内容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我们所服务的医疗机构学科发展建设的方向。“能够开展”和硬实力挂钩,“硬实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心的设备投入情况,因为一些“专病”的诊断是需要特殊的序列参数的,现有的设备是否支持并能够有能力调试到最优服役状态;其次,有了可以检查的设备,是否有技师精准操作?是否可以熟练的掌握并运用?而“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临床和患者的正向反馈,因为我们不仅有高端影像设备的加持,更有过硬的技术人员操作,有专业的影像医生诊断,所以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以此达到“可持续发展”。
对于将要拓宽的业务领域,这里我想重点聊一下全脊柱扫描检查。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大人职场“内卷”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但纵观学生群体的压力也非常大。现代学生们的书包重量能达到20斤左右(初中生),再有运动量少、写作业伏案时间较长、不正确的写作姿势造成脊柱出现侧弯。但是脊柱侧弯具有隐匿性,平时的校服衣服宽松,家长很难发现,这是当下相当普遍,但尚未得到重视的一个成长健康空白区。所以我们会做好宣传及项目服务设计工作,相关人群提升意识,做好相关的预防,降低未来风险。今后,中心将会根据此类市场需求,具体去进行人群画像和数据分析,以开展新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对于其他业务领域,我们也在计划AD(阿尔茨海默症)项目的检查推广。当下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集团从顶层设计上也注入了很多资源,包括影像设备序列的调整等,对中心的检查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除此之外,还会在下肢淋巴细胞(淋巴结吸收)的影像检查上做突破。希望中心能够在已有新设备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检查方案。
记者:“以人文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在影像中心管理过程上,您是如何“选人”、“用人”、“培养人”的?
盛世铮:首先在“选人”上,作为一家医疗机构,我们选人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专业性】,专业能力要符合中心发展的方向,这是基础;“用人”是用人之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如何发挥对方的优势才是管理上的要点。我举个例子,拿护士来说,有些护士亲和力强,有些遇事沉着冷静、果断,那更具亲和力的人我会安排在患者的接待环节,沉着的护士更适合于应对突发情况(急救)环节;“培养人”是学习的过程,中心每周都会组织团队进行集中学习,无论是医生、技师、护士、运营还是后勤办公人员都必须了解影像相关的知识,最终还会进行考核,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做根基。当然,中心团队也有着明确的晋升机制,比如护士-护师;技师-主管技师,都会对应并明确薪酬。以此激发整个团队的人员积极性。
记者:以一脉阳光十年为启点,请您分享集团专注于深耕“医学影像”这条道路的感悟。
盛世铮:其实在我国国内一直有一种说法:影像是辅助学科,是临床的从属学科;但在欧美发达国家有另外一种说法:影像医生是医生的医生。我国当前的影像医疗在检查和健康领域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影像医生、技师在医疗体系远远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我觉得这也是一脉阳光存在的原因和价值,为更多影像医生提供施展才华和专业能力的舞台,让影像医生的价值被挖掘、被重视。
我非常乐观地认为未来影像医生的地位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医改的深入不断提高。因为“精准影像”趋势势不可挡,所以作为这里面的“人”,也必将会在时代的引领下大放光彩。无论是对临床医生下一步治疗,还是健康/亚健康人群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都将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思路。
一脉阳光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不断提炼和总结,创造性提出了“影像走进临床,影像引领临床,影像服务临床”的核心运营理念,其最根本的是在于提升临床医生对于影像的认知开单能力,加深对医学影像的了解与思考,并根据当下的医疗环境,充分发挥影像在精准诊断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前提。我相信,这也是一脉阳光能够在十年的实践探索中一直深耕于“医学影像”这件事的初衷。
今年是我入职一脉的第6年,也非常荣幸的见证今年6月份一脉阳光在港交所上市这样的光荣时刻。我亲身经历了公司高速发展、也经历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但这是破茧成蝶的必然。
十年铸一剑,未来大发展,辽宁影像中心也将紧跟集团战略发展步伐,不断深耕医学影像,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温度、有价值的服务。
也借此祝福一脉阳光十周年,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